0人評分過此書
佛法修行--不管採用哪種具體的方法--都是在培養覺性、喚醒覺知。
如果沒有覺性,就不能稱之為「佛法修行」。
以覺性觀看,就能看到萬物穿流、看到自己得到解脫,知道自己的所在、知道如何解脫自己。
若有所悟,切記不要讓自己成為得悟的人;快樂出現,不要成為那個快樂的人;只要不停地觀察,不要被狀態帶走。
只要能夠觀察,就不會被外在事物帶走,就會在當下獲得自由。人們可以認識各種苦,並能正確地對待它們。有些痛苦會消失,有些痛苦得到認識。以前我們不知道這一點,以為所有的苦中都有「我」。事實是,萬物
如果沒有覺性,就不能稱之為「佛法修行」。
以覺性觀看,就能看到萬物穿流、看到自己得到解脫,知道自己的所在、知道如何解脫自己。
若有所悟,切記不要讓自己成為得悟的人;快樂出現,不要成為那個快樂的人;只要不停地觀察,不要被狀態帶走。
只要能夠觀察,就不會被外在事物帶走,就會在當下獲得自由。人們可以認識各種苦,並能正確地對待它們。有些痛苦會消失,有些痛苦得到認識。以前我們不知道這一點,以為所有的苦中都有「我」。事實是,萬物
- 出版地 : 臺灣
- 語言 : 繁體中文
評分與評論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