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原住民族文學的非典型現象:以達德拉凡‧伊苞、董恕明以及阿綺骨為例

出版日期
2015/07/09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863263388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「山豬」、「飛鼠」、「部落」、「山林」?! 除此以外,原住民文學其實很多樣!
  深入剖析多部打破原住民文學刻板印象的著作,
  重新揭示原住民族文學特有的文學性與其創作的多元面貌!

  原住民族文學中「山豬」、「飛鼠」、「部落」等,就如同象徵性的關鍵符號,涵蓋了多數人對原住民文學的印象,且多數原住民文學皆伴隨著土地感懷與文明抗爭等內容。本書用不同以往的角度,觀察原住民族文學書寫的各種面向。如達德拉凡‧伊苞透過《老鷹,再見》思考個人生死的命題以及與社會對話的位置;董恕明《紀念品》與《纏來纏去》兩本詩歌,顛覆了作者自身傳統中文的訓練,超越了原住民族創作上的限制,並透過書寫達到了展現自我的可能性;阿綺骨《安娜‧禁忌‧門》中,身分的枷鎖被遠拋在創作之後,從「我族」與「我群」的思考,轉向到普世性的個人議題。

  本書藉由上述作品驗證了原住民文學並非只能有傳統神話、弱勢抗議、山林海洋等命題,而是能以其特殊之背景、語言文化等條件,展現多樣的內容思想,進而開創既定文學形式的新格局。

本書特色

  1.透過文學表現豐富原住民文學的樣貌,在社會發展的軌跡中藉由文學書寫,展現當代原住民的生活情境以及圖像。
  2.最真切的原住民文學研究:作者擁有二分之一的阿美族血統,面對原住民文學的研究,格外貼近原住民生活且用心、深入。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