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人物專訪:攪動中國財經風雲的這些人

作者
出版日期
年份不詳
閱讀格式
EPUB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576817465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本書篩選了隋唐、晚清以及羅馬與迦太基傳奇等中外歷史大事件,旨在使讀者對歷史產生興趣,了解真實的歷史,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。本書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解讀,注重趣味性與資料的真實性,能給讀者帶來新鮮感,使讀者輕鬆了解歷史。
收錄歷史事件包括了:
■晚清最後一次文字獄
1903年,一份中國報紙「蘇報」的命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一份身處上海租界的報紙,因為種種「太過激烈的言論」而惹怒了清朝;朝廷本擬如踩死一隻螞蟻般嚴懲報館諸人,孰料卻為租界所阻,最終不得不以原告的身分,「降尊」與作為被告的報館諸人打了一場詭異的官司。這場官司,日後被視作「晚清最後的文字獄」。
■丁戊奇荒:民族主義消解了農民起義
「丁戊奇荒」被清廷官員稱為「此千古奇災,是鐵石心腸亦當淚下」的大饑荒:從1876年到1879年,整整持續四年;囊括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直隸、山東五省,波及蘇北、皖北、隴東、川北;上億人受災,至少一千萬人餓死。其中尤以1877年、1878年為最烈,因這兩年干支紀年分別為丁丑、戊寅,故而史稱「丁戊奇荒」。
這場饑荒,對囊空如也的晚清政權而言是一場巨大的考驗——傳統農業帝國下的「荒政」早已在天國之亂後被肢解得支離破碎,近代社會救濟和保障體系又遠未建立。但弔詭的是,如此慘烈的饑荒,前後四年,雖有不計其數的小規模民眾暴動,但最終竟然沒有一起暴動發展成傳統意義上的「農民起義」。在政府控制力無法深入社會最底層的晚清時代,這簡直是個奇蹟。
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蹟?
■「公車上書」真相
1895年3月,正值甲午戰敗,康有為偕弟子再度入京會試。多年後,類似描述——康有為在1895年領導上千名舉人,聯名上書光緒皇帝,反對政府與日本簽訂《馬關條約》,並提出系統的變法方案,史稱「公車上書」,維新派由此登上政治舞台——成了歷史常識。只是,越常識的東西,往往越遠離真相。
■十八路反王:造反派的隱祕圈子與往事
西元605年正月,是為大業元年。半年前,隋文帝楊堅病故,次子楊廣即位,他就是史上鼎鼎大名的隋煬帝是也。「大業」兩個字飽含了初登大寶的楊廣想要開創一番大功業的決心。可惜天不遂人願,僅僅過了十三個年頭,開科舉、通西域、征高麗、修運河的楊廣就被各路反王和門閥大族聯手幹掉了。
按道理說,平民起義軍和高門大族是兩派完全對立的力量才對,但是在隋煬帝時期,這兩個對立的圈子卻很有默契地一致反隋。不同的是,義軍在明,門閥在暗。等到大隋氣數已盡的時候,以李淵為首的關隴貴族才站出來收拾爛攤子,從各路反王手中「接」過來一個較為完整的江山。
隋亂唐立,歸根結底,還是寒門與豪門兩個圈子之間較量的結果。
■羅馬與迦太基:雙雄沉浮記
當羅馬由於勞苦和主持公道而變得強大起來的時候,當那些強大的國王在戰爭中被制伏的時候,當野蠻的部落和強大的民族被武力征服的時候,當羅馬統治的對手迦太基已被徹底摧毀,而羅馬在所有的海洋和陸地都通行無阻的時候,命運卻開始變得殘酷起來,把我們所有的事務攪得天翻地覆。那些能夠泰然自若地忍受勞苦和危險、焦慮和災難的人們卻發現,閒暇與財富對他們來說成了一種負擔和一種不幸。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