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在家不要談政治:擁抱不同立場,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

出版日期
2019
閱讀格式
PDF ; EPUB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571380346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假新聞、長輩圖、懶人包,無所不在的政治訊息,是否正在侵蝕你我的親密關係?
當客廳、臥房變成吵吵鬧鬧的政治擂臺,又該如何維繫家人日常的情感交流

李介文(臨床心理師)、周慕姿(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)、洪仲清(臨床心理師)、賴芳玉(律師)、蘇益賢(臨床心理師)不吵架推薦

最近,你又刪除或封鎖了哪些臉友,當中有好友或家人嗎?你一方面焦慮國家的未來,另一方面卻無法忍受朝夕相處的人立場與自己不同,只要一開口聊政治,音量就會大過電視名嘴。
在美國,二○一六年川普開始選總統後,各地爆發了驚人的「川普分手潮」,許多人都不能接受枕邊人偷看共和黨的競選轉播、出現在川普的造勢大會。

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研究,「跨政治立場通婚」占比從二十世紀晚期的百分之二十大跌至百分之九。《政治學期刊》(The Journal of Politics)中也有作者指出,比起跨種族或跨宗教,父母更擔心子女和不同政治傾向的人結婚。威克菲德調查公司(Wakefield Research)也發現,比起金錢問題,百分之二十的伴侶吵架焦點都放在政治議題,顯示它已成為婚姻問題的引爆點。

本書作者指出,在親密關係中爭吵政治議題,有時是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,希望與家人、伴侶的想法和觀點可以同步,或是受過去的家庭關係影響,想從政治議題中找回關注或權力。但我們總是不經意忘了,每個人所抱持的政治主張,跟出身背景、生活歷練、價值觀密切相關。在作者訪談的五十多位對象中,有些人的種族偏見是出於小時候的經驗,有些人避談政治則是出於家庭教養。

因此,無論是哪種親密關係,尊重彼此是獨立的個體是首要原則。作者自己是自由派,但丈夫是保守派雜誌《國家評論》的資深編輯理查.布魯克海瑟(Richard Brookhiser)。透過她自己的經驗,還有書中形形色色的家人與伴侶訪談,有助於我們循線找出在潛藏在立場衝突下的關係議題,從政治了解自己、家人與愛。

溫馨小提醒:

1. 談政治不要提高音量。
2. 喝酒不聊政治。
3. 不要把你贊同但來路不明的網路文章貼給另一半看(用你自己的話講出就好)。
4. 如果真的聊不起來,就不要開啟話題。
5. 不要一開頭就說:「你們xx 黨怎麼會這樣……」
6. 如果你的朋友嘲笑你另一半的政治立場,你應該幫你伴侶說話。
7. 不要去看你另一半在同溫層的網路留言。
8. 不要用 line 或 email 吵政治。
9. 理解對方是真誠支持他的政黨且立意良善,即使你們立場不同。
10. 切記,討論政治最終沒有贏家。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