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福聚:環保輔具愛相扶

出版社
出版日期
2023/12/26
閱讀格式
EPUB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6267337950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10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
本書收錄於此書展...

從社會最需求處著手

環保輔具送暖開啟慈善之門



近年來,臺灣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超高齡社會,伴隨而來的還有慢性病、功能障礙的人數提升,加上中重度身心障礙者等,代表輔具的需求逐年攀升。



慈濟長年關懷弱勢個案,從中發現個案有大量輔具需求;但對他們而言,購置全新輔具遙不可及,要申請公部門租借或補助款,亦是緩不濟急。



於是,慈濟將慈善結合推行三十多年的環保經驗,從慈濟環保站找出回收來的輔具,經過專業志工團隊的維修、清潔,讓環保輔具重現物命,幫助慈濟個案或一般大眾的同時,也減少了資源的消耗。



從一開始搬運輔具的手忙腳亂,大家逐漸磨合,做了一段時間後,愈來愈知道怎麼搬最有效率。看見受到幫助的案家終於露出喜悅的笑容,重拾便利的行動與生活品質,志工說,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,因為那就是最真誠的祝福!





編者的話〉環保輔具送暖重拾人間溫情

黃湘卉



二○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起,證嚴上人出門到各地去主持歲末感恩祝福會。這期間,各地環保輔具志工團隊透過與上人的溫馨座談,報告他們在社區付出的心得與感動。上人看了多少人間事,聽了多少人間苦,也看到多少人間菩薩的成就;上人讚歎,這就是菩薩!雖然與對方非親非故,但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你、我、他一起付出,人力與物力就能具足。



文史處同仁聽到了上人的慈示,立即把握因緣,進行全臺「慈濟環保輔具平臺」溫馨故事的盤點,從「慈濟全球社區網」及「大愛電視」節目中,看到已經有環保輔具的相關文稿與影片報導。於是開始構思將這些溫暖人心的故事結集成冊,在社會中帶起更大的善效應。



全臺人文真善美啟動來一場實作體驗



過了農曆春節,二○二三年二月十七日這天,文史處與慈發處進行會議,共識出版一本慈濟環保輔具專書,首先於四月合辦東、北、中、南等四區說明會,引導環保輔具團隊分享故事,並邀請人文真善美團隊出席聆聽,最後兩團隊相見歡,確立後續訪談、記錄與彙編的進行。



這群熱愛分享故事,喜歡攝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,本著「使命必達」的精神,在接下來的五、六月,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內,上傳了八十一篇輔具報導的大藏經。



文史處編輯團隊從七月開始,詳實地把這八十一篇文稿一一看過,再與慈發處討論。考量目前輔具平臺的設置辦法、運作模式、資源分配等皆在整合階段,雙方決定第一本專書將著重在呈現慈濟環保輔具推動的全貌,結集各區溫馨故事與因緣。



輔具是慈善之鑰看見社會的需求



在這麼多的慈濟環保輔具申請紀錄中,我們發現到除了長者的需求,還有慢性病、功能障礙、中重度身心障礙者等,慈濟長年關懷的弱勢個案,亦有輔具的需求。對他們而言,購置全新輔具遙不可及,要申請公部門租借或補助款卻是緩不濟急。



就如居住在桃園市復興區的原住民陳天龍所言,他具有低收入戶身分,購買輔具可以申請政府全額補助。然而,當他向復興區公所申請輔具補助時,承辦人員卻要他先行購買,再拿收據來申請。陳天龍向慈濟志工表示:「我已經沒有錢了,怎麼可能這樣做?所以才會向慈濟申請。」



另外,編者在大愛電視「行動現場」的節目中,看到新竹環保輔具的報導;爾後又在「慈濟全球社區網」中,再度看到相同的案家故事「一件輔具圓十年的夢」,內心不由得感嘆兩老相依,臥病不得自主的悲苦。



但也為他們感到高興,因為輔具需求的緣,把他們和慈濟連結在一起,志工不只提供輔具,也為他們打掃、粉刷住家,並改善生活環境,讓在外工作且有家庭的女兒,一圓努力十年仍無法完成的願。



閱讀這些感人的故事,編者內心也產生積極正向的思維。一群人的付出,解決了受助者的苦境,也慰藉了家屬的心靈,這樣的美善故事,應該讓更多人看到,進而學習。



盤點生命造福人間創造價值



二○一八年二月,上人提出「壽量寶藏」的概念,鼓勵年長的志工將五十歲存入,重拾青壯年時期的熱忱與衝勁,用現有的成熟思想,豐富的社會經驗,以及得體的應對禮節,持續投入慈濟志業。



此後,上人又跟志工說「自我盤點生命的價值」。生命的價值,不是為自己享受多少,是為人間付出;而在訪視過程中,許多志工看到與自己相同年紀的案家因病而苦,都會感恩自己的健康,體會到「知福、惜福,更要造福」。



投入環保輔具的志工,普遍年齡落在六、七十歲左右,在上人的勉勵下,努力精進,雖然面對需要勞力的輔具搬運,仍然不懈怠。把舊的輔具回收,清潔、修理到煥然一新,哪個家庭有需要,就專程送過去。有些貧窮病苦人住在山間,再重的電動床,志工們也爬坡扛上去。



志工不怕辛苦搬送,就算是高樓的住戶仍合力搬運親送到府。有些生手剛開始真是吃足苦頭,一遇到狹小的樓梯,搬運中有人撞到牆角,有人壓傷手指,甚至還有人撞到腿腳瘀青……



即便付出的過程身體受了傷,志工事後的分享,總是不約而同地表示,只要看到案家在使用輔具時,臉上露出笑容,一切的辛苦就都化為幸福了。



見證志工行誼啟蒙青年永續慈濟



看到年長志工精進不懈,重新在輔具付出中,找到生命的價值。上人心中滿是感恩卻又不捨,屢屢提及要讓慈二代的孩子來投入。以前的社會普遍窮困人多,就是慈善,現在慈善建構起來了,需要人力,更需要心力,這需要慈濟人好好地來呼籲。慈濟人要鼓勵年輕的慈二代、慈三代,有志一同,願意為社會人群來付出。



編輯此書,衷心期盼這本書能成為溝通的媒介,除了記錄慈濟環保輔具服務的個案故事,發掘出人與人之間溫馨的美善故事,深入看見慈濟志工的深度關懷行動。真心希望此時此刻,看到此書的朋友們,能啟蒙你們的善念,加入慈濟志工助人的行列,讓我們如螢火蟲一樣,發揮群光,照亮黑暗。



此舉更是回應上人的殷殷呼喚,期待慈二代、慈三代看到這本書,起而行動,承擔慈濟精神;能夠做到讓父母高興,是最大的孝,讓父母與有榮焉,那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。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